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SEO资讯

19年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故事人物

时间:2023-10-25 11:12:06  来源:  作者:


其二,用人模式。记得2009年,在复旦大学MBA的一堂案例分析课上,老师曾剖析了海底捞的用人模式及前景,分析的结论是:不具有可持续性,走不远。依据是张勇当时都是用的简阳本地“老乡”,员工之间不是亲戚就是朋友,员工的凝聚力特别强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。这是张勇当时成功的一个秘诀。老师推演认为,简阳当地没有那么多农民工人才。


现在看来,复旦老师低估了海底捞的“繁殖能力”。海底捞的员工早已突破了简阳地域概念,来自全国各地。张勇也倾力营造出一个“家文化”的氛围。比如每月给员工的家里都有些慰问金,为海底捞营造了很强的凝聚力。


在人才使用突破地域概念以后,张勇采用的重要模式是对“人才拔高使用”。拔高使用是在正常途径下,他们不可能获得同样的职位,不可能获得同样的授权,更不可能获得同样的福利待遇。这种机制让海底捞的店长流动性很低。对于店长和店长级别以上的干部来说,这是在她们视线所及之内能看到的最好的机会。


比如海底捞副总杨小丽,18岁进入海底捞当服务员,张勇亲自带的徒弟。根据黄海鹰的描述,她自己认为离开海底捞“什么也不是”。从一个服务员到这么大规模餐饮企业的副总经理。她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学习跟上,但初期的提拔是她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机会。


像杨小丽这样的例子在海底捞还有很多,海底捞基本上是所有管理层全从基层干起。张勇拿她们当人看,给其信任,充分授权,服务生有权给任何一桌客人免单,这在别的餐饮企业是难以想象的。张勇让员工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,还将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牢牢捆绑在一起,员工向上的野心和努力又将海底捞推上了高位。从这个角度看,张勇敏锐地抓到了一波“人性红利”。


其三,发钱模式。根据重庆大学海底捞员工激励案例分析,海底捞的员工工资在中短期的薪资处于中上游水平。中期有奖金和分红。这种分红是和单店的利润挂钩的。长期还有股权激励。更重要的是海底捞员工的预期待遇,也就是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晋升。


很多单位都给普通员工奖金,绝大多数企业都只给股东分红,而海底捞给普通员工分红。换句话说,“奖金”的激励效果已经退化。海底捞还有独树一帜的人才退出制度,店长走给8万,小区经理走给20万,大区经理走,送一个店。这种模式神似晋商乔致庸的“身股”制。


另据澎湃新闻报道:海底捞员工的考核和晋升路径如下:首先从初级服务员到高级服务员平均需6个月左右,如果在此期间未达要求会被淘汰。高级服务员的工资水平与初级会拉开,工资水平约为初级的三倍。初级员工大约月薪3000元,高级员工的工资约6000元~15000元,上不封顶。从高级员工到店长又拉开三倍左右的差距,店长月薪约为35000元起步,还有相应的激励。


海底捞店长的收入底薪加上提成部分,月薪约能达到10~12万元。至于薪酬的构成,券商会议纪要显示,店长固定月薪约在35000元左右,通过培养徒弟店长来提成,店长通过徒弟店长提成的部分约占徒弟店净利润的3%以上。海底捞为三级分销模式,店长可以提成徒弟店和徒孙店的净利润,算上提成部分,海底捞店长月薪约能达到10~12万元,但不是每个月都能拿到这么多,如果不能被评为A级,也就不能享受徒弟和徒孙店的提成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老店长月薪起码在8~9万元,如果徒弟店够多的话,基本在10万元以上;新店长基本以固薪和本店提成为主,每月约4万元左右。从这个角度看,海底捞的薪资,非常有市场竞争力,这种模式可以模仿,但很难超越。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