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SEO资讯

开饮料厂有前景吗 开饮料厂赚钱么

时间:2023-10-24 03:21:22  来源:  作者:


最后,中国的消费现状依然是痛点极多,没被满足的需求极多,渗透率极低,所以我还是坚决认为中国有大把的机会,在一件事的认知和落实上做好,仍然有比较大的机会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竞合,既竞争也合作,这是比较合适的方式。


“李叫兽”李靖:包装创新很重要,以包装升级为核心的大公司几乎没有,必须结合其他的能力,才能形成竞争壁垒。只有一个包装是比较薄的,因为上游是工厂,下游是渠道这两端很强大,中间夹着一层像三明治一样,三明治当中加了一根火腿,两边夹着很难受,要么往后要么往前,进行整合。


第一是包装能力与渠道进行结合,以自营产品为主的零售公司,举个例子,日本的 7-11 销售的大部分产品是自有商品,一方面掌握了用户和渠道,有用户的习惯,上游又整合了工厂,7-11 所做的就是包装升级。7-11 和罗森卖的同样的产品,味道完全一样,但包装完全不一样,这是在用户端掌握权力,又在上游掌握产业链。


第二,包装能力与产品研发平台进行结合,这也会出现一些公司,那就变成快速的产品开发型公司,开发很多产品,开发产品的速度比别人快,每一个产品都像一笔投资,投资的收益率很高,这是数据驱动的产品开发平台,这里边也可能做大。


中美消费市场有哪些共性


天图投资的合伙人潘攀:消费没有分市场,全球就是一个市场。消费在地域上不应该有特别大的划分,虽然消费习惯不同,但大品类是一致的,吃什么,喝什么,比如咖啡、茶。


很多海外的品牌到中国来,中国的品牌也在尝试着走出去。区别在于,中国的消费与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结合走在前面,所以在运营的颗粒度,运营效率与科技的结合上,中国更方便。不同时期,代表国家的消费品牌“走出去”都有一定时代背景,无论是渠道、产品,有一定的红利。


中国红利是科技改变制造业,让中国供应链极强。第二是科技改变消费端,让中国企业对人的运营、运营的精细度做得更好,这一波企业是有可能成为代表中国的全球化企业的。我们投的企业已经在全球化了,奈雪的茶在新加坡开了店,未来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出海,真正把全球市场连起来。



消费品如何建立护城河

“李叫兽”李靖:刚好讨论到中美对比,我觉得对消费行业来说,我们比较两个东西的区别,更重要的是比拼如何看两者的区别,就是看土壤有何区别。比如猪和树的区别是,一个吸收光,通过光合作用,另一个吃食物。


消费行业最重要的食物是流量。所有的消费品公司,不同的流量结构会诞生完全不一样的消费品公司,基于社交流量长出来的,和线下流量长出来的会很不一样。中美的流量结构完全不同,这意味着衍生出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。而中国的流量结构的演化速度又快于美国三四年左右。


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占有率超过电视广告发生在 2014 年,而美国发生在 2017 年,而中国移动互联网流量超过 PC 互联网流量也比美国早好几年,这就意味着整个流量结构完全不一样了,也意味着美国消费行业的商业模式会滞后中国几年,而且长出来的公司也会不一样。


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美国的消费行业这些年崛起了一大批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品牌,比如我刚看到一个做运动鞋的,硅谷投资人每人一双。还有前些年被联合利华收购的,做男性剃须刀品牌。这样的品牌这些年崛起了非常多。


中国能否崛起那么多DTC品牌?我的回答是不太可能做到美国那么大。原因很简单,中美是不同的流量生态。


美国的 DTC品牌,用线上渠道缩短了链条,直接面对消费者。主要通过网站去运营的,而中国的 WEB 生态萎缩速度非常快,网站流量占比比美国低很多,这些 DTC 品牌能做起来必须有独立的站点,消费品公司没有对用户直接的权利就很难做大。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